回首頁 網站問題回報   加入買家/賣家 加入我的最愛
熱門搜尋:螺旋式攪拌餐廳工作臺水果菜價保溫
 
找公司運用分類搜尋
GOGOMORE採購網 » 餐飲知識分享 » 菜單設計 »  由新聞知識庫解讀臺灣味鄉土特色餐發展之研究_文獻回顧_2
 
 
  更換驗證碼
 
GoGoMore 採購網
里陽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GoGoMore 採購網 免費加入會員
   
諮尋文章 關鍵字:青輔
 
菜單設計

由新聞知識庫解讀臺灣味鄉土特色餐發展之研究_文獻回顧_2

三、臺灣鄉土美食力量形塑觀光價值

 
臺灣飲食堪稱世界各國料理齊放異彩的大融爐,任何一個大城小鎮中,均可看見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飯店,飲食相當方便。民以食為天,自古「安民之本,必資於食」,故「吃」被列為人生第一大事。根據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中顯示,自2000年起吸引旅客來臺觀光因素中「菜餚」名列第一,遠遠超過「風光景色」與「民俗風情文物」等。甚至到了2006年「菜餚」更達54%以上,遙遙領先其他選項,為臺灣最具競爭優勢的項目之一。同時,臺灣夜市小吃取代故宮翠玉白菜,成為外國觀光客的最愛,除了「夜市」(41%)為旅客主要遊覽景點之外,外國觀光客日益重視講究如何在臺灣享受美食,甚至為了一嚐屏東東港黑鮪魚鮮美,不惜砸重金組美食團包機前來,儼然「吃」已是臺灣吸引外國觀光客最大吸引力。另一方面,200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品嚐當地美食、茗茶、喝咖啡」為臺灣國內旅客較喜歡的遊憩活動(交通部觀光局,2008)。由上觀之,「餐飲消費」是觀光旅遊消費行為中不可或缺之一環,交通部觀光局歷年的觀光統計皆顯示此一重要事實。
臺灣鄉土美食的發展由來已久,並孕育出不同文化的特色餐,如:宜蘭「蔥蒜餐」、南投「紹興宴」、嘉義「茶餐」、台南「蓮子餐」、屏東「黑鮪魚宴」等散佈在全台各地,各縣市政府積極推行的「一鄉一特產」活動,就是希望藉以提升各鄉鎮鄉土特色美食的競爭力,更希望漸漸成為國內觀光休閒,甚至外國旅客體驗臺灣當地特色餐的重要旅遊點,同時也能蘊釀而成當地特有的飲食文化,將各地具鄉土特色餐的推廣推向高峰,提升了各地方觀光發展最重要的基石。近來產官學認同無論各地特色餐皆是重要的美食資源,體認到各地鄉土美食是最易突顯其獨特性,在國際殿堂上也最能烙印顯明的印象,成為吸引觀光遊客前來的最佳磁石,因此,對於鄉土特色餐的推廣不遺餘力,自從2000年以後大型節慶觀光活動中,推出具代表性鄉土特色餐後,不但鼓勵餐飲業者以當地的特色食材進行創作料理,更將各鄉鎮的特色餐飲激發而出,並藉此機會透過名人的高人氣行銷至全世界,且是提供旅客前來的重要誘因,而善用各鄉鎮當地特色食材所創造出的鄉土特色餐是無法取代的,也「唯有到此」才能品嚐道地美食,因此只要將各鄉鎮特色餐產品具體規劃與整理,透過行銷策略廣為宣傳與推廣,不僅創造經濟效益並能躍進國際舞台,也是成功外交的關鍵因素之一,臺灣鄉土特色餐力量形塑觀光價值是不容忽視。
上述鄉土特色餐誕生都透過媒體激化,創造廣大的傳播效益,不僅是一般民眾或觀光客的最愛,媒體亦爭相報導擴大各類美食版面以提升閱報率。而鄉土特色餐新聞資料透過專業文字記者採訪後,其為了維持新聞報導品質與堅守新聞自由,秉持客觀、中立的角度詳實撰寫,報導臺灣各地鄉土特色餐訊息之權威性備受肯定,極具學術參考價值。再者,茲因報紙的報導是社會文化中極為重要活動紀錄之一,所以報紙實在是欲瞭解臺灣味鄉土特色餐發展歷程變遷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本文擬以收錄現今臺灣最重要報紙,超過一千三百萬筆之新聞知識庫為研究樣本,可透過不同的關鍵詞查詢所需資訊,來進行臺灣味鄉土特色餐變遷之解讀,以強化臺灣飲食文化涵養。
 
四、臺灣飲食文化研究方法論
 
飲食文明進步產生的文化是區分人類和其他動物社會的特點之一。飲食文化是歷代相傳的,隨著科技環境而作不同程度的變更,而且飲食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止於單純的功能層面。李亦園(2000)指出全球性飲食文化學術的領域中,大致區分為實用面(管理、營運、營養、烹調與生產)、表達面(美學面、社會文化面)。在社會科學中,特別是人類學的研究,已經將飲食的意義提升至社會、文化及心理的層面,顯然文化對飲食的基本觀念有密切關係。不論從任何文獻或任何角度,欲探討臺灣飲食文化發展源流,都脫離不了由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所孕育而成的獨特飲食文化來溯源。
在中國人的社會裡,對飲食特別重視,因此透過飲食行為可以表微許多社會互動行為,如:飲食禁忌中社會地位的表徵、餐飲形式為親疏關係的表徵、祭品是「人神」距離的表徵,及透過飲食習慣及其變遷的過程,也可以瞭解特定族群的關係或對群體的認同(吳政和、陳阿洪,2001)。所以中國人對飲食的態度都附有一種實用的意義於其中,這種飲食態度與其說是一種工具行為(Instrumental Behavior),不如說是一種表達行為(Expressive Behavior)更為合適(李亦園,1993)。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民族在食物調理、上菜和侍膳方面,有像中國人一樣認真的(李炯才,1993),臺灣的飲食文化自然就承襲了這個特點。然而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看,人的飲食不僅是延續生命的需要,更是贈送、賜予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的需要。在中國文化背景下,飲宴更是一種在嚴肅的氣扮和嚴格的規則支配下鄭重的社會活動(林永匡、王熹,1991)。故飲食文化影響了社會活動,斧鑿臺灣人的常民文化。

探討過往林明德(1995;2002;2006)、陳貴凰(2002)、陳貴凰、許素鈴與廖國智(2006)等進行臺灣飲食資源調查,使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與田野調查等累積臺灣飲食文化之珍貴資料;吳政和與陳阿洪(2001)是使用文獻分析法臺灣探索餐飲業發展源流;張玉欣(2007)以文件分析法探討《臺灣日日新報》與日據時代出版品略窺臺灣日據時代之餐飲現況。而本研究爲了能夠從多面向的瞭解不同時間軸、空間軸交互作用背景下,臺灣鄉土特色餐文化靡遺的體現,為值得信賴並以解釋為目標,故採多元管道的方法設計,資料蒐集方法除了文獻分析法等之外,再加上資料來源涵蓋媒體報導實體文件,故採文件分析法截取文本中之主題敘述,以增強本研究之效度。

 

參考文獻 http://www.gogomore.com/cooperationasp_3.asp?ID=146

資料來源:請參閱:由新聞知識庫解讀臺灣味鄉土特色餐發展之研究_參考文獻
 
GOGOMORE 回應討論  
回應者姓名:
回應內容:
 
輸入認證碼:   更換驗證碼
 
 
回文章列表 | 回分類列表 | TOP
 
首頁 | 關於我們 | 客服中心 | 合作提案 | 刊登廣告 | 合作夥伴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新手上路 | TOP
PayPal 靽∠?∩?甈?></a><!-- PayPal Logo -->
        
                                          <!-- Begin PayPal Logo --><A HREF=PayPal 靽∠?∩?甈? wi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