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鄉農民陳上士,嗜喜研究新品種蔬果,三株越南品種絲瓜,已採七百餘粒,還不停的生,讓人一聽咋舌,由於和本土的品質不相同,粒小、量重、水份少、甜皮高,一餐煮一粒剛剛好,特別受到主婦們的喜愛。
外埔鄉農友陳上士從年青就開始種有七公頃餘的稻穀、苦瓜及絲瓜等類工作,因認為國人對於蔬菜類等所有食品,都有嚐新挑好的意願,致他為迎合消費,經常研究種植一些新品種果類,確實發揮了台灣農民有研究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有時還導致他虧本,他仍不會有打退堂鼓之意。
今年他從越南帶回一些絲瓜種仔回來,在三月間種了三株,意外的發現越南絲瓜生長果實力極強,棚架上果實累累,每次收成約一百二十粒,至今已收成六次,還可生到秋天,預定可收割到一千多粒,這種生長力很難得聽到。
越南絲瓜與台灣絲瓜有極大不同,少水質、肉厚、粒小但有重量,一粒在一至一斤半間,生產的絲瓜全由陳的太太拿到大甲第二菜市場叫賣,想不到一斤叫價二十二元間之高價,陳某額外的賺了一筆小財,不過種植成功讓他更為高興。
陳上士說,越南絲瓜的種植重水份灌溉,存活力高易管理,味道與本土絲瓜有些不同,受到喜歡嚐新的家庭主婦所愛。再說台灣農業發達,農民都有深入研究品質的精神,在國際相當有名,但最近大陸農業直起急追,甚至以優厚待遇,吸引台灣農友前往大量種植,追求台灣精良的技術,台灣農業如沒有新玩意或精佳的品質,有可能遭受淘汰命運。
|